新闻中心

01
2024-08
为了深入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新工科教育”向基础教育前延和开展科学教育、如何激发年轻一代学生对科研的热情以及培育具备前瞻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7月31日上午,学校怀揣对“新工科素养”培育和科学教育实施的热忱与期待,专程前往上海理工大学拜访和看望刘化鹍院士和窦世学院士。此行受到了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吴院长、马院长、办公室主任刘老师及盛教授的热情接待。此次拜访旨在寻求“新工科教育”特色创建的新途径,交流科学教育的新思想。刘化鹍院士是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能源存储和转换领域专家、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她是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超导与电子材料研究所(ISEM)储能方向创始人,是新能源材料方向的世界领军科学家。2016年入选“国际影响力女性成就奖”。刘院士主持了50余项研究课题,文章被引80000余次,h指数150,刘院士先后指导了95名博士、40余名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他们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对科学和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了各自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学校同事看望拜访了刘院士的丈夫——窦世学院士,窦院士是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
10
2024-07
7月10日下午,受窦世学院士邀请,昆士兰大学桂冠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Debra Bernhardt在先进制造大楼辅楼报告厅举行了一场主题为“Modelling materials at the atomic and molecular level: Application to batteries and supercapacitors”的讲座。此次讲座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讲座由我研究院王云晓副院长主持。讲座中,Bernhardt教授深入剖析了当前计算能力的飞跃如何极大地推动了材料科学研究向更深层次迈进,特别是在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这两个关键领域。她着重强调了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在科研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并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如何通过高精度模拟技术,探索出提升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以及优化电池电解质性能的创新策略。Bernhardt教授进一步总结道,在分子尺度上进行模拟和建模,是揭示实验难以触及的微观世界奥秘的有力工具。当面对复杂系统且缺乏简单模型时,直接模拟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在交流互动环节,Bernhardt教授围绕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
05
2024-07
7月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院士到访我校,为师生带来题为“烯碳纤维:设计、制备及应用探索”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主办,张众主持讲座。讲座前,校党委书记王凌宇、副校长张众、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院长窦世学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刘化鹍院士会见张锦院士,双方就上海理工大学的历史、材料学科的发展以及人才引进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见合影张锦院士在讲座中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倡导将基础研究与市场导向紧密结合。他回顾了纤维材料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高性能(轻质高强)纤维的成就,并详细阐述了烯碳纤维的功能化及智能化特性,展望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张锦院士还介绍了烯碳纤维研究的几个方向——高性能复合纤维开发、湿法蒙烯纤维制备技术探索、高品质烯碳材料追求及碳纳米管纤维研究推动,并以实例说明。他坚信烯碳纤维将在力学、热学及电磁防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安全与发展贡献力量。张锦院士作讲座讲座结束后,窦世学院士向张锦院士颁发“沪江材料科学大讲堂”纪念牌。 颁发纪念牌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为现场听众提供了宝贵的面对面交流
03
2024-07
7月2日上午,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来我校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国内处处长程彦、绿发处处长席芙蓉、国际处副处长韩彦,我校副校长张众,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窦世学院士、刘化鹍院士,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宝林及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相关人员参加座谈。张众对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王震主任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对中心多年来对我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与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一起继续推动我校科技成果实现高质量转移转化。刘宝林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近两年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三大领域,重点在“医工交叉”“光子芯片”“光催化”“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学科领域的重点发展规划。窦世学院士介绍了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重点围绕绿色能源、钠离子电池、超导材料等方面展开的科学研究成果,并表达了希望通过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平台,将研究院的科技成果向市场化推进的意愿。王震表示,上海理工大学有很强的企业技术合作基础,在多位院士团队加盟后,在前沿科学研究及高端项目合作上产生了很多高质量的成果。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各相关处室将与上海理工大学继续加深合作,围绕国家战
03
2024-07
7月1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第九期开学典礼在学校国际合作大楼报告厅举办。本次典礼上,我研究院院长窦世学院士受邀出席,并面向青少年学生发表了题为“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基础与进展—可持续能源体系”的科创报告,为在场的学子们点亮科学探索的明灯。窦世学院士的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他首先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可持续能源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后,他详细介绍了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可持续能源技术研发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最新进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前沿的研究成果,窦院士向学生们展示了科技如何改变世界,以及他们作为未来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报告中,窦世学院士还特别强调了科技与人才的紧密关系。他指出,青年学子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他鼓励学生们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科学难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他也希望学校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青年学子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平台。报告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窦世学
04
2024-06
专业介绍能源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领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内涵的基础上,智慧新能源微专业聚焦国家能源战略与环境保护意识,结合中国能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新能源相关技术和材料在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经济转型及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探索未来能源利用方式。该微专业对新一代电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能源储存、新能源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科学的系统理解并强调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学习智慧新能源微专业,学生可以了解新能源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掌握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新能源应用相关内容,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新型二次电池相关电化学储能技术与氢能技术;熟悉新能源系统的设计、优化和运维;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如电动汽车、氢能、智能交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招生对象及招生数招生对象:面向大二、大三年级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化学院)、应用化学(材化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与建筑学院)、环境工程(环境与建筑学院)、车辆工程(机械工
30
2024-05
2024年5月29日下午4点,中德国际学院一行在党委书记范正飞的带领下,莅临我研究院进行交流学习。此次交流在先进制造大楼10楼1008会议室举行,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共同推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中德国际学院党委书记范正飞、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陈琦、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徐芳、电气专业实践教学负责人司呈勇、机械专业教师段楚怡,我院领导马晓婷、窦玉海、吴超、柏中朝、王云晓以及办公室主任刘品含出席了此次会议。在会议中,双方就国际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一致认为,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引进更多的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双方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共同进步。同时,双方还就未来的合作方向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包括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共同培养学生等。通过此次深度交流,不仅为中德国际学院与我研究院之间的合作搭建了更加紧密的桥梁,也为双方未来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合作将会更加深入、广泛,为推动我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7
2024-05
2024年5月26日下午,受窦世学院士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战略与规划副校长、剑桥大学超导专家、上海理工大学柔性引进专家David Cardwell教授在先进制造大楼1008会议室举行了一场主题为“Developing an Effective Strategy in a World-leading University: Impact on Cambridge University”的讲座。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讲座由我院王云晓副院长主持。在讲座中,Cardwell教授首先介绍了剑桥大学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学术成就,以及剑桥大学的管理策略,特别是关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申请流程、培养机制和学习环境。他详细解析了剑桥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如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以及学术氛围浓厚等,并强调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对大学整体发展的深远影响。随后,Cardwell教授深入探讨了剑桥大学在战略规划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独到见解。他强调,战略和规划对于一所世界顶尖大学的长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们不仅决定了学校的未来走向,更直接影响着人才培
23
2024-05
5月22日上午,受窦世学院士邀请,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先进碳材料中心主任戴黎明教授在先进制造大楼103会议室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无金属碳基电化学催化剂的发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戴黎明教授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无碳基金属催化剂研究和发展的先驱和主要科学家,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讲座由吴超副院长担任主持。在讲座中,戴黎明教授首先指出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强调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紧迫性。他提出,太阳能驱动的电能水解或光催化水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从而产出清洁的电力,产物液态水可回收至水解过程重复使用,这为构建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提供了可能。当前的能源系统运行需要完成三个关键反应:ORR(氧还原反应)、OER(氧析出反应)和HER(氢析出反应)。但是目前所使用的贵金属或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储存量有限,难以实现产业化。无金属碳基催化剂的出现,恰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戴黎明教授介绍了2009年以来其团队在无金属碳基催化剂领域的研究成果。他首次提出通过碳纳米管掺杂氮,可实现比贵金属(例如Pt)更优异的ORR活性及稳定性,
11
2024-05
为进一步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广大学子挖掘自身潜能,勇攀科研高峰,在学校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能研院)大力支持下,5月7日下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学校先进制造大楼103会议室举办“我与院士面对面”专场活动,活动特邀能研院院长窦世学院士与学院优秀青年学子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能研院副院长窦玉海教授、副院长柏中朝教授等领导老师,能动学院本科生代表及专职辅导员共计60余人参加座谈交流,会议由能动学院副院长苏明旭教授主持。交流会上,窦世学院士用生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科学研究历程。他鼓励与会青年学子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重视科研实践,要多动手多实践,静下心来做好基础研究,深挖问题的内在本质,在应用研究方面做到触类旁通,才能获得更多的启发和领悟。他勉励在场同学们将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在专业领域持续耕耘,不断强化科研合作交流,为推动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此外,窦院士还就如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等问题向同学们提供了宝贵建议。问答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能研院招生条件、研究方向、培养模式等踊跃提问,窦院士和在场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为大家答疑解惑,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而
地址:上海市军工路580号 电话:021-55270103 邮编:200093
Copyright ©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